“吾乃秦王假父,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?”
公元247年,秦庄襄王突然去世,年仅十三岁的嬴政继位,迅速登上了那个人人敬畏的皇位。赵姬,作为生母,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太后。按理说,太后应是所有女性的典范,举止得体,言行端庄,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楷模。然而,赵姬并不符合这一标准,实则以“德不配位”形容她最为贴切。她在宫中养着男宠,并且偷偷生下了孩子,私生活堪称混乱。
其中,嫪毐便是赵姬的心头肉,最得宠的男宠。正是因为赵姬的宠爱,使得嫪毐野心膨胀、丧失理智。在一次宴会酒后,嫪毐竟口出狂言,说出了“吾乃秦王假父,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?”这句话,埋下了自己死亡的种子。
“云鬓轻佻,能令蝉叫停下;峨眉淡扫,能叫冰山融化。”这是《东周列国志》中对赵姬的美貌所作的描写。如此艳丽的容貌,曾令赵姬在遇到吕不韦之前,只是一个以舞蹈为生的艺妓。尽管赵姬出身低微,仍不甘心一生都依靠着自己的美貌和舞技度日。她深知美貌迟早会褪色,于是决定提前为自己的未来谋划。她把目光投向了吕不韦,一个商人,虽然出身商贾,但他有着财富和口才,能够给予她未来的保障。
展开剩余84%吕不韦商海沉浮,积累了万贯家财,且他精于交际、善于言辞,赵姬在与他交往过程中,愈加看中了吕不韦的潜力。于是,她在一次宴会上,乘机展示了自己的风姿,吸引了吕不韦的目光。看到吕不韦注意到自己,赵姬知道自己这一局已经成功。
不久后,吕不韦为赵姬花重金赎身,二人也开始了一段浪漫的日子。然而,吕不韦的野心逐渐浮现。赵国与秦国正在争夺霸权,赵国为使秦国不至于完全掌控,于将孙子异人送到赵国作为质子。异人原以为自己终将在两国纷争中死于非命,但吕不韦的出现,让他看到了生的希望。
吕不韦当时已察觉到秦国即将战胜赵国,决定押注于异人。他为异人送去了财富和人力,暗中培养其实力,希望日后能借异人之势,获得更大的权力和地位。最终,公元前257年,秦赵爆发战争,赵国企图用异人作为人质交换,但却意外发现异人早已偷偷返回了秦国。赵国只得将目光转向赵姬母子,因为嬴政是异人的亲生儿子。
赵国为何如此重视赵姬与嬴政母子?原因正是赵姬与异人情深,且二人有了共同的孩子——嬴政。尽管赵姬曾与吕不韦有过情感牵扯,但她终究转身投入了异人的怀抱,二人最终育有嬴政。
赵姬曾向吕不韦提出质问:“你要将我送给他?”其中的“他”指的就是异人。吕不韦没有回应,但他那淡然的神情,已表露了他的意图。当初,赵姬认为自己捕获了吕不韦的心,但她始终未能看透吕不韦的政治算盘。吕不韦不仅帮助异人,而且将自己置于了更高的位置,通过赵姬的帮助,最终成功登上了宰相之位。
随着嬴政的成长,吕不韦察觉到自己可能不再受宠。他意识到,与赵姬的关系可能将危及自己未来的权势,因此决心与赵姬断绝关系。为了防止赵姬的怀疑,吕不韦特别安排了嫪毐进入宫中,成为一个“太监”来侍奉赵姬。嫪毐年轻英俊且身材挺拔,他并未净身,而是充当了赵姬的新宠。
赵姬很快对嫪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,原因无他,嫪毐不仅有着出众的外貌,而且无所顾忌地充当了“男性”的角色。在《史记》中提到,嫪毐曾言“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”,这暗示着嫪毐非同一般。赵姬对他宠爱有加,甚至利用自己太后的身份封嫪毐为长信侯,赋予他权力和财富,一时风头无两。正因如此,嫪毐的野心逐渐膨胀,甚至有了让自己的孩子登上皇位的想法。
然而,这种膨胀的野心最终将导致他的灭顶之灾。在一次酒后,嫪毐与他人争执时,放言道:“吾乃秦王假父,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。”这番话暴露了他与赵姬的不正当关系,甚至让众人联想到两人之间的恶行。嫪毐自以为自己的身份能够吓住众人,却未曾料到,这句话带来了致命的后果。
很快,这段话传到了嬴政耳中。嬴政愤怒至极,立即赶往赵姬的行宫。在行宫内,嬴政亲眼目睹了赵姬、嫪毐及其两个孩子亲密无间的场景,这一幕刺痛了他内心深处的痛楚。嬴政终于意识到,母亲的身体不适、想要去外地疗养的原因并非出于健康考虑,而是因为她已经怀上了嫪毐的孩子。
赵姬发觉到嬴政的到来时,立刻脸色大变。她将嫪毐和孩子们暂时遣散,但嬴政愤怒离开,并未多说什么。赵姬以为事情已经平息,但嫪毐却并不甘心。
当晚,嫪毐悄悄起床,走到一名宫女的房中,他温柔地抚摸着宫女的脸庞,询问道:“东西拿到了么?”宫女娇羞地从怀中拿出一个包裹,嫪毐急切地打开,确认无误后,露出了胜利的笑容。此时,他打算带领一队死士闯入宫中,通过偷来的“太后玉玺”,发起逼宫行动,推翻嬴政,立自己的儿子为帝。然而,当他带着兵力进入宫中时,却发现一切早已被嬴政安排妥当。嬴政早已设下圈套,等待嫪毐自投罗网。
“生擒嫪毐者赐钱百万,杀死嫪毐者赐钱五十万。”嬴政不仅要让嫪毐死无葬身之地,还要将他处死,以示惩戒。不久后,嫪毐被捕,最终在车裂的刑罚中丧命。嫪毐一生的野心终于被彻底粉碎。与此同时,他和赵姬所生的孩子们也被嬴政一一除去。
赵姬,虽然被赦免性命,却被嬴政遗弃,终老在孤寂的咸阳外的幽闭之地。
发布于:天津市杠杆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